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隆重召开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总结会。这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最高人民法院从3月底起即深入开展的“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暂告一个段落,进入了总结回顾整改阶段。
记者获悉,活动中,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各单位坚决贯彻院党组决心意图,精心筹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体现出各单位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理论学习扎实、思想认识到位,查摆问题深入、整改重点突出,联系实际紧密、推进渠道多样等四个特点,取得了较好效果。
综合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各单位反映,这次“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切实联系了实际,触及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科学内涵的理解,加深了对树立群众观点重要性的认识,夯实了司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特点:严密组织 狠抓落实
记者获悉,这次“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根据中央有关通知精神,着眼人民法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最高人民法院机关作风建设实际出发而确定的。活动中,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各单位坚决贯彻院党组决心意图,精心筹划,严密组织,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效果。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各单位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对开展这次大讨论活动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在学习贯彻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就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作了强调,在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又提出了明确要求。统一动员部署后,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各单位迅速行动,以大事大抓的姿态严密组织、认真落实,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再动员、再发动,及时传达学习院党组会议精神,统一干警思想认识,调整工作安排,明确各级职责。活动中,各单位一把手切实担当起第一责任人,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活动实施了强有力领导。
第二个特点是理论学习扎实,思想认识到位。活动中,各单位坚持把抓好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作为推动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平台,以理论学习的深入,促进思想境界的升华。为方便学习交流和相互借鉴,机关党委组织人员编发了《群众观点大讨论学习资料》和《最高人民法院机关“群众观点大讨论”党支部书记论文集》,翻印了《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并通过编印《党建信息》和在内网设立专栏,及时刊载各部门好的经验做法。各单位也采取集中领学、个人自学、参观见学等方法,重点学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群众观点的论述,王胜俊院长在海南法院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组织开展了学习体会交流、读书心得展评,引导干警认真做好“理论归纳”,不断加深对群众观点科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个特点是查摆问题深入,整改重点突出。各单位始终把查摆分析和整改提高作为关键环节,严格按照院党组明确的“六个方面”问题,逐一对照,查找弱项、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综合各单位上报情况,活动中共查摆问题118条,制定整改措施141条,有效地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机关作风有了明显改观。在领导层面,尤其是各党支部一班人,对个别人全局观念不强、表率作用不够、职责分工不明确带来的影响有了清醒认识,自觉履行一岗双职,带头参加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先后有6名厅局级领导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亲自作专题辅导,29个党支部书记撰写了理论研讨文章。他们的带动和影响,增强了广大干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审判立案部门,他们重点围绕调解能力不高、诉讼流程不便捷等问题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有的在立案大厅设置了“来访接谈流程图”和导诉台,有的建立了审判长庭审旁听制度,有的对审判时限实行分级管理,有的规范了接谈群众用语……有效地方便了来访群众诉讼,提高了审判质量,减少了群众诉累。在综合行政后勤部门,针对基层反映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和信息刊物较多等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治理,严格审批权限和下发范围,与去年同期相比精简各类会议、文件、信息刊物达三分之一;针对与民沟通不畅、对基层指导不力问题,在最高人民法院网专门设立“民意沟通信箱”,在内网设立“民意沟通邮箱信息专栏”,指定专人收集群众意见,定期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处理。活动开展中,他们及时对各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27个问题进行了处理和反馈,切切实实地让广大群众看到了活动带来的变化。
第四个特点是联系实际紧密,推进渠道多样。首先是加强专题辅导。针对一些干警对群众观点内涵理解不深、活动开展目的意义重视不够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著名学者作关于“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专题报告,组织干警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举办的有关论坛,深化了干警的思想认识。其次是注重典型激励。最高人民法院先后组织观看了杨善洲同志和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大会,在机关广泛开展了“学典型、找差距、鼓干劲”和“两优一先”评比活动,集中表彰了55名优秀共产党员、2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8个“五好”党支部,激励广大干警忠实履行职责、争创一流业绩。第三是突出示范引领。选定立案一庭作为窗口试点单位,从方案拟定、内容设置和组织实施,机关党委会同立案一庭进行认真研究,通过《党建信息》及时刊载活动进展情况和好的经验做法,并在人民法院报以《瞄准“三个问题” 推出“五项措施”》为题作了重点报道,配发编者按,为其他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第四是开展主题党日。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以“牢记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增强群众观点”为主题,广泛开展了唱红歌、读党史、上党课、忆传统等主题党日活动,使广大干警从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礼,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树立群众观点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激发了干警的参与热情。第五是抓好点评督导,坚持把点评督导作为检查落实活动内容的重要环节来抓。4月26日以及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机关党委书记周泽民带领机关党委同志,分别从审判部门、综合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选定10个单位进行检查点评和调研指导。6月9日,在支部书记委员培训班上,机关党委集中听取28个党支部负责同志对查找问题的专题汇报,交流情况,促进各单位进一步找准问题。
收获:触及思想 解决问题
综合机关各单位反馈,普遍的共识是这次大讨论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联系了实际,触及了思想,解决了问题。主要收获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科学内涵的理解。活动展开前,一些干警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科学内涵存有理解不够深透的问题。通过专题辅导、理论研讨和学习交流,广大干警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科学内涵、时代背景、精神实质、理论源泉、历史地位有了系统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从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人民法院和本职岗位的体现有了新的理解。大家一致认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具体到人民法院和本职岗位,就是要做到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不断提高司法为民能力,做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法官。
其次是进一步加深了对树立群众观点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是认清了树立群众观点是建党的根本。剖析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从发展壮大到党亡政息的教训,纵观我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干警们深切感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保证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清了树立群众观点是大力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的需要。讨论中许多干警谈到,认真践行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新世纪新阶段老百姓对干警素质和品格的需求。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提法或口号,只有每个法院人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对人民司法制度和人民法官人民性的认真学习和理解把握,切实带着深厚感情去做群众工作,全面提高司法为民的能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第三是认清了树立群众观点是加强司法作风建设的关键。司法作风无小事。许多干警在学习体会中深有感触地写道:社会看法院、群众看法官,往往就是看我们的职业操守、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的态度。目前,许多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不满,在这方面存在问题是重要原因。要拉近法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首要工作就是认真解决好当前在司法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进群众感情,改进司法作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使命所然,形势所迫,建设所需,职责所系。
第三是进一步夯实了司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活动展开前,一些干警片面认为执法办案只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文书合格,案件就不会出现问题,群众就能满意。通过与人民群众的直接交流,以及对一些上访申诉案件原因的剖析,干警们深深意识到:要真正做到司法为民,让群众满意,仅做到案结事了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深厚的群众感情渗透体现在立案、接访、庭审和执行各个环节,使司法权的行使过程成为亲民、爱民、护民的具体实践,切实纠正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习气和不良作风,真正用群众听得明白的语言、便于接受的方式解答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官真正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使司法真正反映群众的呼声,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