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法院网开通七周年。
七年来,按照“政治建网、服务大众,法律建网、服务审判”的发展思路,中国法院网以大力扩张新闻宣传为导向,以整合全国法院宣传资源形成合力为目标,以不断创新与提高技术水平为手段,从无到有,全面、综合、平衡发展,积极打造全能型、产能型、服务型人民法院新闻网络。
七年来,中国法院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及时向社会公开报道各级人民法院的建设与发展。以文字、图片、视频、现场直播等多种形式,立体展示中国法制建设成果,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人民司法的各项工作,沟通民情民意。作为中国法律门户网站和全国法院惟一的网路宣传平台,每天点击量2600多万次以上,中国法院网目前已建成400余个地方新闻频道,打造成为“航母”级的新型媒体。
经过多次改版、扩版和对网络技术不断进行升级、扩容之后,中国法院网的新闻窗口,正展示出海量性、专业性、服务性与交互性的特点,为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004年,网站被中国网络文明工程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
实践证明,中国法院网为人民法院的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是高唱主旋律,宣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二是打好主动仗,积极应对各类涉法信息,维护了司法权威。三是积极高效地为全国法院建立了民意沟通信箱,为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民意沟通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服务与技术保障。四是在中国法院网上成功地打造了法规解读、法治热点、案件报道、网络直播、法治论坛等品牌。五是发挥技术优势,建立了一个拥有全国400余个法院的网络群,为各级法院审判工作、裁判文书上网等提供了高效服务。数据显示,中国法院网每天发稿量1000多条,多角度、全方位介绍人民法院取得的成绩,形成四面开花,八方辐射的海量信息。六是克服各种困难,成功研发全国法院执行信息管理系统,现已在全国法院推广使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七是对最高法院建国以来全部库存案卷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查询和管理系统现已正式投入使用。八是成功研发了最高法院违法违纪举报中心工作平台等。九是免费为西藏、湖南、江西、河南等30多个国家贫困区法院建立并维护了独立的新闻网络。中国法院网已经成为全国法院不可或缺的重要舆论阵地。
中国法院网的新闻,见证了新时期人民法官的奋斗精神
从网友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中,从审判工作一线中挖掘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是中国法院网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出发点。李红森、李存玉,王锡俊,这些优秀的人民法官,都是从中国法院网的法治论坛走出来,一直走进公众视野。
2006年3月17日,法治论坛的网友发布了一个题为《一位交不起医药费的中级法院副院长》的帖子,引起了编辑的关注。这位叫李红森的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因患肝癌,经医治无效去世,享年四十一岁。李红森手里掌管着2600多万元中级法院办公大楼建设工程,几百万元的诉讼办公经费,却无力支付自己的医药费而多次被医院停药。直到病危前十几天,他还不停地用手机指挥着法院办公大楼的建设和其他法院工作。中国法院网立即联系采访、报道,李红森法官的事迹通过各大网站和报刊传遍全国。许多人纷纷发帖对这位因病逝世的好法官表达敬意。李红森当选为2006年“感动防城港十大人物”。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处重灾区的绵阳、北川、德阳、安县等地法院受灾严重,工作人员及家属急需帐篷、药品等生活物品支援。中国法院网在密切关注灾区法院自救情况的同时,迅速建立新闻专题,第一时间报道灾区法院的干警们用实际行动抗震救灾、奉献爱心、同舟共济的感人事迹,还率先发布了此次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县人民法院抗震救灾情况。同时,及时发布物资求援信息,随时跟踪救灾最新进展,并于5月14日率先公布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县法院等地法院的赈灾捐款账号。截至5月29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共接收全国各地法院和社会各界捐助的资金1246万余元。事后,四川高院对中国法院网在抗震救灾中的舆论支持表示感谢。
中国法院网的报道,增强了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积极满足网民对司法信息的需求,增加司法透明度,是中国法院网孜孜不倦的追求。
2007年1月11日,江西省抚州市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熊新兴在九江被处决。12日,某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江西涉黑第一案”九江中院收取当事人74万元“暂存”款》,被广泛转载,舆论纷纷指责九江中院“收黑钱”,法院形象被抹黑。中国法院网迅速调查核实,率先发表澄清事实的系列报道,维护了司法权威。
自2003年5月开通网络图文直播以来,中国法院网与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联手,已成功组织嘉宾访谈、现场直播、庭审直播等1353个,其中庭审直播994个,有力地推进公开审判,增加司法透明度,拉近了司法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裁判文书上网,这是各地法院紧密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力推进公开审判,加快司法透明的重要举措。中国法院网积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为各级法院搭建发布平台,建立起功能完备、全面公开的裁判文书库,向社会提供查询和下载,接受各界监督。截至今天为止,全国各地法院已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1万余件,全国已有50余个中级法院、160余个基层法院建立了裁判文书上网制度。
服务人民,架起司法与民众沟通的桥梁
中国法院网法律法规文库有12万余部法律法规,完全免费提供给全社会查询,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2002年12月19日开通的中国法院网法治论坛开辟出在线答疑版。近七年来,法治论坛积极开展网上答疑解惑活动,网友发出的4万多条问题得到及时解答。法治论坛开办近七年,注册会员已达30万,共发表了 219万个帖文。它为广大网友提供了一个时事法治评说、法律问答、理论探讨及心情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已成为各级法院领导和法官了解民意、民情重要的场所。
2009年4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要求改进和完善网络民意沟通机制,开设专门的电子信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贯彻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中国法院网于当天为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免费开通专用沟通民意的电子信箱。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中国法院网开通民意沟通电子邮箱。截至目前,中国法院网已经为618家法院开通民意沟通电子邮箱。民意沟通邮箱的开通,为人民群众理解司法、信任司法打开了闸门,畅通了渠道,形成了司法与民主互动的良好局面。
为促进解决执行难,中国法院网自2007年11月1日开通执行曝光热线,选择部分久拖未执的被执行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名单进行曝光,并公布了执行曝光热线电话。据不完全统计,自执行曝光热线开通以来,共曝光久拖未执结案近180起。已有部分举报者拿到执行款,还有多名被执行人制定还款计划,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维护了司法权威。
2004年4月1日实施的《婚姻法解释(二)》,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出台的司法解释,因此坊间传言“新司法解释来自民间”。最高人民法院共有29项与公众密切相关的司法解释以及重大举措,在出台前通过中国法院网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开门立法”的精神,起到了广泛吸纳民意的作用。
积极整合全国法院网络宣传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为进一步整合全国法院宣传资源,加快全国法院网络宣传一体化进程,中国法院网不断加快地方新闻频道的建设。迄今为止,中国法院网已为全国400余家法院建立起信息发布快捷、浏览方便的新闻窗口,组成集新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庞大网群,人民法院网络宣传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服务性日益凸显,已成为各级法院倾听民意、展示形象的渠道与窗口。目前,中国法院网地方频道已成为法治宣传的生力军,人民法院的网络宣传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规模效应正在显现。据统计,中国法院网地方频道日均点击量达900余万,其中北京高院、河南高院等日均点击量逾40余万。
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服务全国法院审判工作大局
中国法院网还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努力为全国法院审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2009年4月30日,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面向全社会开通,社会各界可通过该信息平台查询全国法院2007年1月1日以来全部未结被执行人信息。作为建立国家执行联动机制的基础性信息支撑平台和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的一项重大举措,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套软件程序,使每一个案件的执行更加规范化,实现了执行流程信息的数字化和执行卷宗的数字化的系统的程序开发、维护,都离不开中国法院网技术人员的努力。
2003年,中国法院网承接了最高人民法院库存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经过三年半的努力,使该院建国以来的每一份档案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轻松检索调阅。此外,在中国法院网的技术支持下,内蒙古乌海市、江西省九江市等地法院陆续完成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只要轻点鼠标,即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阅诉讼档案。过去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才能办到的事,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使诉讼档案的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
为进一步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监督权利,更加有力地推进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设,2009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开通法官违法违纪举报中心网站。为了举报网的按时开通,中国法院网技术开发人员与时间赛跑,仅用15天就全面完成了该网站页面设计与系统的软件编写、服务器配置安装、网络调试等工作,并通过相关部门的鉴定,受到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领导的好评。